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陈磊磊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盾显现出来,从而增加在这一地区出现冲突和不稳定局面的可能性;第二,经济发展加深了亚洲社会和西方之间,主要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的强度,并增强了亚洲社会在斗争中取胜的能力;第三,中国这个亚洲最大国家的经济增长会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以及恢复其在东亚传统霸权的可能性,迫使其他国家要么“搭车”和适应这一发展,要么“用均势来平衡”和试图遏制中国的影响。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具对抗性。据说,在中国领导人和学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广泛的看法:美国正企图“在领土上分裂中国,在政治上颠覆中国,在战略上遏制中国,在经济上挫败中国。” 所有这些指控都是有证据的。(美国确实在这么做。)

    亨廷顿在学术界可谓大名鼎鼎,他是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权威,自20世纪50年代起即在哈佛大学任教,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除学术活动外,也积极参与各种有关军事、外交、政治方面的政府顾问工作,也曾是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顾问。亨氏著述甚丰,主要有: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1964年)、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年)、难以把握: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1976年)、美国政治:不协调的允诺(1981年)、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进程(1991年)。其思想和论点影响巨大,不仅在学术界是翘楚,而且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影响。“文明冲突论”几乎刺激了所有文明的神经。

    “文明冲突论”在中国也快速流行,因为他肯定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重要地位,更设想了新世纪的三大主角,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很久以来没有被外界如此看重,这让中国人产生愉悦感,这种快感又与我们谋求中华文明全面复兴的宏伟意愿联合在一起,一度成为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意志及文化认同!

    我认为盲从的背后一定存在着疏漏的双眼。世界各大文明之间融合的事实,远远超过冲突的事实,只是文明互相之间,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敌人,人类不能放过必须一起面对的灾难,而回过头来自相冲突!

    亨廷顿如此强调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只是一种西方本位主义的立场在防范者其他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更被看作是美国的主要对手,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说,这个理论背后隐藏这两个基本词语“我们”和“他们”米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切简单化的理论总会让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才会让人摆脱。难道亨廷顿想让中华文明来支付这项债务吗?中国的“阶级斗争论”与“文明冲突论”的组合模式完全一致,这不难让所有人提高警惕,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不存在,但“阶级斗争论”却将一切偶然现象上升为必然,将一切片段时间扩大为整体,将一切变动状态固定为永恒,将一切争取和解与融合的机会与努力批判为投降,结果又发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看看人类面临过的灾难与危机,例如,自然灾害,生态恶化,核竞赛,恐怖主义,人口爆炸,没有一项有哪个文明单独创造,又由另一个文明单独解决。更多冲突发生在一个文明系统之内,而人类遇到或将遇到的诸如生态危机,海啸,sars,禽流感,更证明了我的想法。

    假如“文明冲突论”如此大行其道,那么当我们学习外国文学时,是不是会与中国文学产生内爆?那么报纸报道国外新闻时,是不是会让我们浑身难受?那么世界性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岂不成了人类互相残杀的战场?不!结果远非如此,如果不同文明之间必然导致你死我活的冲突,那么我们的心灵早已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战场,不同文明共处的前景,不必询问太多的学者,只要看看自己的生活就可,哪里才有最准确的人类文明微观的地图。

    复兴中华文明是好的,但为此而在毫无烟火痕迹的地方开辟出战场却是最为愚蠢的,打的一片狼藉后再换一个地方,再找一个假想敌重燃战火也是万万使不得的,永远不要让最安静的文化领域因一个人的存在而变的最凶险,永远保持与“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距离!其实,文化应该是一面友善的旗帜,文化应该是一种沟通的笑容。中华文化为什么存活数千年而至今犹存,因为我们的祖先以中庸、和谐的心态阻止了各种极端主义的长期发作。

    “文明冲突论”面世后“发言”的中国学者大多是持批判的态度,这与亨廷顿把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对立起来,认为中华文明是对世界秩序的威胁,并预言中国的崛起将导致全球文明冲突有直接关系。 如汤一介先生在评亨廷顿的(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指出,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思想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另一个是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确实存在着某种“专制”和“暴力”的性质,但即使这样它也并非有着强烈的扩张性,而且任何学说一旦成为一种意识形态都可能发生与其学说本身相悖的作用。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它是主张“和为贵”的,因此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就现时各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看,大概没有把儒家文化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的可能,儒家文化只能作为一种理论、思想起作用。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思想,它所提倡的是“普遍和谐”的观念。如果我们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考虑,那就必须争取把“和平与发展”看成所有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现代人应该宽容差异,理解差异,但这个结论认为,对于文明之间的差异,不应该仅仅只宽容和理解,更应由衷的喜悦,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如果没有差异,人类就无法活得快乐。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欣赏和享受各种文明的千姿百态的,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文化态度。如果哪一天,世界各地变成了唐诗宋词的世界,这将是世界的不幸,也将是中华文明的不幸。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