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畅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感觉。这就是远近驰名的西江千户苗寨。

    相比郎德的清静和安详,西江千户苗寨可谓人声鼎沸,歌舞升平,却已有明显人工雕琢的痕迹。沿街都能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和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不过它的神秘和原生态被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侵蚀着,正在一点一滴地褪钝和消失

    一车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像是从远方迁徙而来,眼前最要紧的赶快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住处,卸下肩背上厚重的负累。我们派遣前去探路的小分队,很快找到位于半山腰处一户新建的吊脚楼,整洁的白色床单和被褥,每层楼都有热水供应,这在苗寨已经算是很好的居住条件,于是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打理完毕,便轻装上阵准备下山游逛了!

    夜幕欲临,远山如黛,西江宛若俊俏的苗家少女搭上了一袭朦胧的面纱。虽是朦胧,但夕阳余晖下,坡岭上的苗家村寨却是依稀可辨;放眼遥望,青山碧水间,吊脚木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寨角的水车在悠然转动,织布声、碾米声、鸡鸣声此起彼伏,让人不由自主渐入陶潜的诗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须臾,山寨仿佛在一声令下齐刷刷地闪烁起晨星般的灯光,隐隐约约,绚烂夺目。

    起鼓场上演的一幕“情满西江”大型歌舞演出,把苗家人的生活习俗、接人待物、婚丧嫁娶、恋爱婚姻、逢年过节等风土人情演绎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让观看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深深地爱上苗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

    四、放歌小黄侗寨

    走进小黄,原本是被享誉海内外的侗族大歌的声名所震慑,因为史料记载着1986年,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也许并非什么大歌,不过是寻常人家纺纱、染布、晒辣椒、酿米酒的生活常态,当然,还有一些旅途中偶然诞生的值得回味的小细节。

    在顶着艳阳观看民族风情表演的间隙,两个鼻涕未干,脸颊黝黑的小女孩不知何时坐到我和慧朗的中间,她们一脸天真地问:“姐姐,你有糖么?”我从衣兜里翻找出两颗薄荷糖塞过去,小姐俩立刻心满意足地讨论起糖果的味道如何如何。此刻,台上正在表演儿歌连唱细细娃儿学唱歌、筑塘歌、青蛙歌,也许是歌声带动了情绪,也许是糖果的香甜犹在舌尖,两个小女孩竟张嘴就跟着唱起来,歌声稚嫩而清脆,说不上婉转却很动听。我终于体会到为什么说“黔东南是个能说话就会唱歌的地方”了,果然名不虚传哪!

    不一会儿,周围已围满了相机镜头,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原生态场景感到惊诧和欣喜,于是兴奋地争相捕捉着这纯净美好的瞬间。

    诚然,此番侗寨之旅还有一段颇具粉红色的小插曲(或者说单纯是我假想出来的“艳遇”)。初到小黄还未下车的时候,只见一位侗族打扮的帅哥上来清点人数,浓眉大眼,英俊硬朗,第一时间内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在新黔鼓楼前的民族风情演出我就格外多注意了下他,果然是个拉弹唱演皆具神韵的才子,于是在中场休息时分央求色驴帮我和他拍张合影。原本以为我们之间的情节也就到此为止了,岂料人生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戏剧化和不可思议!在紧接的共舞环节里,舞队中的他居然对站在旁边有些茫然四顾的我做了个很绅士的邀请动作,说:“一起来跳舞吧!”我几乎是受宠若惊地被他牵起手来,在长长的人流队列里快乐地穿梭、舞蹈。镜头定格在那一刻的笑容是多么灿烂似阳,娇艳如花。

    从黔东南归来,常常会有一种恍若梦境的不真实感,的确,在逃离城市的逼仄和现实的烦忧之后,那些发自内心深处最原始也最本真的冲动和释放,多么令人留恋甚至刻骨铭心。用梦猫的话说,至少你还找到了一丝“心动”的感觉。

    五、神秘岜沙部落

    手中岜沙的门票上写着: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人一生必去的五十五个地方。怀揣着对岜沙的无限好奇和向往,我们走进了这片古朴而诡异的土地。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远远望去,漫山遍野,四目青葱。时光在这里似乎不曾流逝。

    一路上遇到不少寨子里的苗人,都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姿,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并且无论年龄大小,人人都配有一把步枪,真正做到枪不离手。这里是深山,还有不少的走兽飞禽,也有些危险的豺狼虎豹,再加上苗人自古就尚武,出门随身佩戴弯刀和步枪不仅是勇士身份的象征,更意味着一份对妻儿家人照护的责任。

    刚进寨子时,恰巧看到三俩个小男孩扛枪在一旁玩耍,于是我们便怯怯地问:“这枪里真装有子弹么?”“真有的。”男孩怕我们不信,对着天空开了一枪,只听见“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我们直摸胸口,原来传说是真的呀!

    据说岜沙苗寨的人仍把树当成神来供奉,当天我们去首先就参与了一个祭拜“树神”的仪式,而后展演的男子成人礼仪“镰刀剃头”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未曾想到在现代文明昂首挺进的当今社会,还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民族仍旧繁衍,还有这么一种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仍旧残留岜沙人爱树就像爱头顶上的发髻一样,这里的大树下可能就是一座祖坟,每棵树都有灵魂,当地人是不会砍大树的,古树就是他们的神灵和信仰。

    接下来,我吃到了有生以来最清香的糯米饭,和当地人民一起跳起了芦笙踩踏舞。也许经年以后,我会在某个惘然的梦醒时分,猛然追忆起与神秘岜沙擦碰起的那些火花,还能如此慑魂夺魄,还能对它这么越体味越有玄机,越思考越含深韵。

    后记:很多时候,我们在乎的也许并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时的心情。但不管怎样,我们会一直都在路上,永远做那个看风景的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