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陈可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化大革命,被抄家,批斗、迫害、开除公职,无奈之下,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自幼习武的他,不得不冲破红卫兵的围堵,保护全家迁往新疆,一去就是三十余载。

    在这期间经历了离母丧父的大悲,经历了险恶的政治与自然环境,放过牧,养过蜂、打过工、当过包工头、做过生意等等,并写有“舛错韶华抛戈壁,铁笔含恨做锈犁”的诗句以抒发情感。也正因为苏先生的这段特殊人生经历,故起字号“天山牧人”虽然经历如此之多的磨难,始终未改其酷爱书法的初衷,并在恶劣的环境下,更是铁笔不离身,书帖不离手。坚持潜心研摹张芝、二王、怀素等碑帖,尤其对二王的碑帖进行苦心的钻研。六十余载的坚持不懈、刻苦钻研以及坎坷经历造就了苏老先生的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苏老先生说起这段往事,也是云淡风轻,真的是胸怀若谷,做到了“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书画风格自成一派,言谈之间尽显谦虚

    青年时期的生活磨练,塑造了他刚直的性格。苏先生豪爽大气,平时为人处事比较有原则,待人真诚,不喜虚与委蛇,厌恶那些随波逐流之事。因此作品融入了正直、真诚、开诚布公的情感,给人一种大气之美。

    苏先生对研习书法深有体会,他觉得一副作品不论好坏,都体现出创作者创作时的状态。下笔有轻、重、缓、急,画面布局有开阔和紧凑之分,每次下笔,都和创作者的心灵、眼神、手指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苏先生诗书画皆精通,笔行墨砚,犹如龙蛇动,形体神韵一脉承,风云变幻,尽在笔意中,神情飞扬天地外,全神贯注于毫锋,记者虽见多识广却亦拍案叫绝,深深陶醉于苏先生的书画之中。

    更令记者欣喜连连的是苏先生在传统的基调上悟到创新之道,促其书画愈加成熟,笔随心动,意在笔先,线条形态上有起有伏,力度上有刚有柔,速度上有急有缓,情感上有张有弛,用笔抑扬顿挫,用墨淋漓生动,用律和谐统一,而且笔法遒劲,浑圆,大气,凝神,充分反映出他创作的激情,彰显出老辣而清新的独特个性。

    当记者赞叹苏先生的作品精妙至极时,苏先生却说:“我的作品比起传统的书法艺术还差得很远,我只是学到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点皮毛,不足以称好,充其量就是个半成品吧。”

    言语间自是一股国学大家的谦虚气质。

    “学书法要下苦功夫,才能有艺术成就”

    谈及中国的书法艺术,苏先生觉得书法这门艺术是我们民族的国宝。但是对于当今的书法艺术现状,苏先生却表现出忧虑和担心,他觉得如今很多书法作品过于急功近利,商标过多,包装过多,脱离了艺术的本真。而对于有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在市场中鱼目混珠,苏先生认为这样的作品有损于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作品应该被清理出去。

    他觉得要写好书法,是要下苦功夫的,就像做人一样,要严于律己,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有艺术成就。谈及自己对于书法这门艺术的坚持,他认为,人活着,就要留下印迹,这个印迹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对理想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是哪条路,要想有所收获,都是要付出努力的。苏老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真心关心中国书画艺术的未来,积极探索中国书画艺术的新路子。

    如今苏先生已七十有余,仍孜孜以求,潜心学习,感悟精髓。在与老先生相识、交往的这些日子里,通过不断的沟通,我发现苏先生对自己要求甚严和极其谦逊,虽然他有着很深厚的书法造诣和功底,但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总能谦虚听取和借鉴,他时常对我说,书法的境界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学习、摸索、苦练才能不断的感悟,才能不断的进步。也难怪他会为自己一点小小的进步流露出孩童一般灿烂的笑容。

    特殊的家族背景,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严厉的家庭教育塑造出苏先生的独特个性。苏老先生性情豪放,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孤傲不训,不入俗流,不畏强权,性情刚毅,一心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不参加任何行业学会和活动,追求书心统一的超俗境界。苏先生的艺术道路虽走得艰难坎坷,但是,他在世事无常的环境中,能恪守本心,执着追求书法这门艺术,顽强地和命运搏斗,终成为一代名家。正乃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