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异能人的前世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心里幻想着他的重生,填表时从不填写父亲死去,也不能充分体会善良母亲的爱。她往往爱得很偏执,而排斥其他人。

    8.心理基因的变异:幼年时,当一个孩子选择了某个亲近人的感情,便同时模仿、认同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他会排斥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方式。比如,一旦认同了奶奶,就会排斥父母,一旦认同了父亲,就可能排斥母亲。因为青少年在感性发展时期还不会进行理性的整合,他们喜欢并且习惯用自动化的、安全的思维模式。(似乎跟隔代的老人是最安全的、舒适的)。

    更具深意的是:当孩子遗传了父亲、母亲的两种人格基因后。如果在平衡完整的关爱和教养方式中,本来是可以渐渐向双向发展的。但在偏爱的关系中,孩子往往选择了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无条件关注自己的人,那么他与之相适应的那部分基因人格也被激活、被打开、并促使这部分过度发展;而另一部分陌生的、有距离的、没有足够条件去打开、去发展的心理基因及人格特质。就会被压抑、埋没、阻抗了;渐渐的,这部分心理基因和能量只能用病态的方式去表达、释放,从而引起自己和自己做对,不接受自己的另一面,并且投射到父母身上,拼命反抗,所有人过分逆反时,有时反而会反掉了自己的特性和需要。鉴于以上原因,在偏爱的教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出现过激的人格偏差和不良行为,也会出现奇怪的难治之症。一些癌症患者,多是早年失去过父母或过早成为单亲家庭者。这些人忽略了自己一部分潜能,内心充满矛盾冲突,自我抗拒、自我伤害、甚至不接受自己,要么自卑,要么求完美,理想化,总想做另外一个自己,甚至想做变性手术。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连环杀手,就属于“恋母”情节过重,过分认同了女性形象,过分激发了女性的那部分基因,不能接受自己是男人的现实。幻想被自己杀死的女人会变成自己的母亲,穿上她们的皮肤做成的衣服后,自己可以变成女人;还幻想自己死后可以变成蝴蝶去追寻母亲的灵魂。在他身上,男人个性的那部分基因被压抑,不能完全打开,使他无法享受一个男人的自信和快乐。当然,也有“恋父”而不过分或升华后正常发展的,如《沉默的羔羊》中的女侦探,所依恋的父亲是警察,她长大后也选择了同一行业。

    二、调试方法

    1.及早让孩子与隔代老人分开,但要保持适当的联系及情感的沟通。

    2.父母要多尽些职责,多关心体贴孩子,给他们安全感、信任感。

    3.父母要尽量与隔代老人搞好关系,以减少与孩子的对立冲突。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多指责老人的教育方法,私下里可以与老人商讨、建议,请老人理解与孩子分离以及转变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4.充分认识到老人与孩子分离的困难性。因为双方均投注了过多的感情,彼此会产生过度的相互依恋,这种情感脐带很难剪断。

    5.了解三代人各自的心理需要,感情需要。每一代人都要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避免角色混乱,避免替代他人的角色,同时还要防止自己应有的角色感缺失及角色累赘。

    6.请专业心理医生协助做心理分析、人格分析、角色分析,做系统的家庭治疗,以促进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7.积极寻找家庭中有利于成长的资源,把关爱当成动力,接受特定成长环境的现实与问题,积极去解决。

    三、个案分析

    某女,28岁,教师,恐惧婚姻十年。表现在三个方面:

    (1)谈恋爱七年,同居五年,无法结婚,害怕婚姻,害怕生活负担,怕生小孩负担不起,怕丈夫不可靠。

    (2)与父母关系不好,从小被父母嫌弃,恨父亲,又讨厌母亲。

    (3)与爷爷关系很好,老人今年已去世。小时候跟爷爷长大,没有奶奶,祖孙俩相依为命。

    诊断:角色混乱,人格偏差。

    背景:画家谱图时发现了家族中的许多问题——爷爷: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小儿子28岁时意外死亡);父亲:早年丧母,中年离异,后来又与前妻同居但不复婚。母亲:生下来时就有分离焦虑,因孪生姐姐出生后去世。母亲也体弱多病,依赖;咨客:早年跟父母和爷爷一起长大,备受爷爷疼爱。后父母离异对其打击很大,开始恨怨父母,从此扮演了奶奶的角色,关照爷爷,训斥父母,也照顾父母。

    分析:三代人的生活都不完整,角色都有混乱,人格都有偏差,家庭序位不对,造成一代一代的恶性循环。每个人都强烈的渴望家庭温暖,可每个人都在相互伤害,相互抱怨,每个人都已失去自我,扭曲了人性。

    通过对第三代人——大女儿的咨询治疗,使她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爷爷和父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在渴求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于其他家庭的问题和特殊表现?使她从角色混乱、心灵扭曲中走出来,在爷爷临终前与之做了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告诉爷爷自己一直在扮演着一个替代“奶奶”的角色;告诉爷爷,从此自己完成了特殊使命,以后要真正地开始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并与父亲也做了敞开心扉的沟通,消除了几十年的积怨障碍。她开始尝试重新定位自己,重新选择生活方式,重新看待自己和亲人,找回真正的自己,并决定与男友结婚。

    事实告诉我们,个人需要心灵的沟通与成长,家庭更需要彼此共同理解、共同成长。

    请问各位家长:您是否在与孩子一起经历心灵的成长?您是否真正对自己,对孩子的心灵负责?您是否真正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心灵快乐?

    让我们放下虚荣和过分的自尊,反省一下自己的心灵世界,屈尊去为孩子和自己多做一些心灵成长的努力,去发掘家庭内部的心理基因宝库,充分实现全家人的生命价值,达到成功而健康,成功而自在的美好状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