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刀丛佛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不久,他去拜访丞相王导,叙说了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毁,先帝陵墓被破坏的惨状,表达了亡国之痛。温峤极其忠诚愤慨,感情激烈,边讲述边痛哭,王导也陪着他一起流泪。温峤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军国大事的意见,王导都一一记下,进行了答复。

    温峤从王导丞相家出来,高兴地说:“江南已经有了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还忧虑什么呢?”

    平东将军宋哲到达建康,称说奉晋愍帝诏书,令丞相、琅邪王司马睿总摄国家所有事宜。三月,琅邪王换上素色服装,避居于别室,举哀三天。此时官员、部属等共同进上皇帝尊号,琅邪王不肯即位。

    琅邪王感慨地流着眼泪说:“孤是有罪之人。诸位贤良如果逼我不止,我将返归琅邪封国。”并传呼私人奴仆,让他们驾车准备返回封国。

    于是他下属的官员们改变策略,以退为进,请求琅邪王依照魏、晋旧有成例,称晋王。

    琅邪王同意了。三月(初九),琅邪王即晋王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武,开始设置百官,建立宗庙和社稷。

    主掌官员请求立太子,晋王喜爱次子宣城公司马裒,想立他为太子,对王导说:“立太子应当视其德行。”

    王导说:“世子与宣城公,都有清朗隽秀的美德,但世子年长。”

    晋王听从了王导的意见。晋王立世子司马绍为王太子,封司马裒为琅邪王,继承恭王的祭祀;仍任司马裒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镇守广陵。封谯王司马逊的儿子司马承为谯王。司马逊是晋宣帝弟弟的儿子。又任征南大将军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和录尚书事。

    丞相左长史刁协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军谘祭酒贺循任中书令,右司马戴渊、王邃为尚书,司直刘隗任御史中丞,行参军刘超为中书舍人,参军事孔愉长兼中书郎,其余参军全部封官奉车都尉,部属封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官拜骑都尉。

    王敦辞谢江州牧的官职,王导因为王敦已统领六州,辞谢都督内外诸军事的职务,贺循因年老多病辞去中书令,都获得晋王的同意。任命贺循为太常。此时江南东晋政权刚刚草创,因刁协久在西晋时为官,熟悉旧制;贺循为当世儒学泰斗,精通礼学,所以凡遇疑碍难决的问题,都由他们定夺。

    公元318年三月,愍帝的死讯传到建康,晋王穿着丧服,搬到倚庐独居。百官奏请晋王使用皇帝尊号,晋王不同意。

    大将军纪瞻说:“晋政权灭亡,至今已经两年,陛下应当继承大业。遍观皇室子弟,又有谁值得推让!陛下如果荣登皇位,那么祖先神灵和国民都能有所依凭;如果拂逆天命,违背人心,大势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了。现在洛阳、长安两座京城被毁,国家无主,刘聪在西北自立国号,而陛下却在东南清高地推谢帝位,这就如同急于救火却恭礼谦让。”

    晋王还是不同意,让殿中将军韩绩撤去摆好的皇帝宝座。

    纪瞻喝斥韩绩说:“皇帝之座与天上列星相应,谁敢搬动就把他斩首!”

    晋王脸色为之一变。

    于是晋王在众臣再三请求下即帝位,史称“晋元帝”。文武百官陪列于两侧。

    司马睿看到王导要给自己行大礼,赶忙从御座上站起,走下殿来一把拉住王导,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和众大臣都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哪有臣下与皇上同座的道理。

    王导急忙推辞道:“这怎么行?只有太阳高高在上,万物才能得到它的照耀。如果太阳跟一般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能得到它的照耀吗?”

    王导的这一番吹捧,使司马睿听得十分高兴,他也就不再勉强,接受了大臣们的朝拜。

    元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兴,文武官员都晋升二级爵位。元帝打算对所有曾经投贴上表章建议自己接受皇位的人格外优宠,凡官吏都增加爵位一等,平民都提升为官吏,总计有二十多万人。

    散骑常侍熊远说:“陛下顺应天命,继承皇位,普天之下莫不拥戴,不能只奖励近的,而忽略远处的。不如依照汉朝的做法,普遍赐封臣民官爵,这样皇恩浩荡,而且可以省去考察核实的烦劳,堵塞弄虚作假的渠道。”元帝不听。

    立王太子司马绍为皇太子。太子仁义而有孝道,喜欢文学,爱好武艺,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与庾亮、温峤等结为平民之交。庾亮为人端庄肃正,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之学,元帝很器重他,礼聘其妹为皇太子妃。元帝任命贺循行使太子太傅职权,庾亮以中书郎身份侍讲东宫。

    元帝喜好刑名之学,曾把《韩非子》一书赠送给太子。庾亮规谏太子说:“申不害、韩非行事刻薄有伤圣教,不值得圣上留心。”太子听从了。

    司马睿登基以后,为了感谢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扶持,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亲信一时布满朝中。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当时荆、扬二州比较安定,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王导的治理方针讲求清静,常劝元帝克己垂范励精图治。于是越发受到元帝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朝野之中都为之倾心,称王导为“仲父”。

    元帝曾经真诚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呀!”

    王导回答说:“过去秦朝无道,实施暴政,天下百姓厌弃乱世,人们感怀汉王刘邦的恩德,群起响应反秦,所以大功容易告成。自从曹魏立朝以来,直到晋太康时期,公卿士大夫及门阀世族,奢侈挥霍相互攀比,先贤政教逐步衰退,先朝治世法度,无人遵循,大小官吏,沉溺于享乐之中,才使得奸佞之人有机可乘,导致朝政大道亏伤。

    “然而混乱之后将会出现安定,这是天地间的规律。大王将要建立盖世之功勋,重新一统山河,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这时就会出现,不是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臣子所能比拟的。希望大王能深谋远虑,广择贤能。顾荣、贺循、纪瞻、周玘,都是南方的名士,希望能对他们礼敬优待,则天下可安。”

    元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从而逐渐赢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

    王导分遣八部从事八个人外出检查扬州所属八郡,回来后同时召见了他们。各位从事纷纷禀告二千石官长的为政得失,唯独顾和默默无言。

    王导询问他。顾和说:“您辅佐国政,宁可使法网宽松以至可以漏过大鱼,为什么又要搜集、听信道听途说,以斤斤计较来治理政事呢!”

    于是王导感叹称赞,采纳了顾和的意见。

    汉刘聪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司马氏的西晋,但是司马氏以无可阻挡之势又建立起来了东晋。这次再想要这么轻易地“割掉”这一茬“韭菜”已经不大可能了,因为这时候刘聪的汉朝廷出现了一次极为严重的内乱。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