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刀丛佛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帝刚走,王敦派的追兵就赶到了。他们来到明帝刚停留的旅舍前面,见有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坐着卖饭,便下了马向老妇人打听:“见到有两个骑马的人从这里经过吗?”

    老妇说:“是有两个人从这里过去,他们走了半天了,恐怕已经走远了。他们在这里吃了点儿东西,就走了。哦,对了,有个黄头发的小伙子还给了我一个鞭子呢,很好看的鞭子啊,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鞭子。”说着,从口袋里把明帝给她的七宝鞭掏了出来,递给士兵们看。

    这几个士兵接过七宝鞭,看到上面镶嵌了好几十颗珠宝,亮晶晶的,煞是好看,几个人轮流把玩着,欣赏着,看了好久,后来感觉东西再好,也不能归自己,便恋恋不舍地交还给老妇人。

    有个士兵看到了不远处的马粪,便说:“咱们过去看看吧,如果马粪都凉了,就说明人早已经走远了。”

    他们走了过去,有两个人还发扬了“不怕脏”的精神,用手摸了摸,说道:“嗯,马粪确实凉了。

    他们肯定过去半天了。”

    “咱们追也不会追上的,就回去算了。”

    几个人只得失望而归。明帝就这样逃脱了追捕。

    六月二十七日,明帝司马绍进行了战略部署。任命司徒王导加大都督、假节,领扬州刺史;以丹杨尹温峤为中垒将军,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城;以光录勋应詹为护军将军、假节,督朱雀桥南诸军事;以尚书郗鉴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以中书监庾亮领左卫将军;以尚书卞壶行中军将军。征召平北将军、徐州刺史王邃,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祖约,北中郎将、兖州刺史刘遐,奋武将军、临淮太守苏峻,奋威将军、广陵太守陶瞻等还朝护卫京师。

    明帝的信任和重用,调动了王导的工作积极性。他向明帝司马绍献计说:“王敦这一病,已经好几个月了。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更是王敦将士上下皆知的事情,咱们现在一齐称说王敦已死,一是鼓舞我军士气,二是可以让叛军丧失战斗意志。”

    司马绍高兴地说:“哈哈哈,这一招高明,就这么办。”

    一时间,京师里到处都在传言大将军王敦已经病死。这时候,王导带领京师琅琊王氏子弟为王敦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司马绍在宫中说:“王敦已死,朕现在宣布:下诏讨伐王敦的党羽。”

    于是晋朝将士上上下下都以为王敦已死,士气空前高涨。

    王敦接到司马绍讨伐王敦党羽的诏书后大怒,但因病重而不能领兵,于是马上命令:以诛杀奸臣温峤为名号,以王含为元帅,带领钱凤与冠军将军邓岳、周抚领兵攻向建康。

    王敦反叛之前试探性地询问记室参军郭璞起兵的吉凶。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汉族,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著有《葬经》。

    郭璞毫不讳言,当即回答说:“大将军起兵将一事无成。”

    王敦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问道:“那么你再算算我的寿命如何呢?”

    郭璞说道:“根据刚才的卦象来看,大将军起兵则寿命不长,但是如果回到武昌,寿命则不可限量。”

    王敦怒不可遏:“那你知道你的寿命如何?”

    郭璞毫不迟疑,当即答道:“我的小命儿就在今天中午结束。”

    王敦喊了一声:“来人,把这个逆贼给我押走。”

    中午时分到了,果然有两个士兵押解着郭璞往外走去。

    郭璞问道:“这是去哪里行凶呢?”

    士兵答道:“南岗头。”

    郭璞说:“必是两棵柏树下面。”

    两个士兵走到南岗头一看,果然有两颗柏树。

    两个士兵刚要行凶,只听郭璞说道:“树上还有个很大的老鸹窝呢。”

    两个士兵看了半天,也看不到老鸹窝,说道:“不会有吧?”

    郭璞说道:“肯定有,你们再仔细找找啊!”

    两个士兵又找了半天,才看到了层层叶子之间藏着的一个大老鸹窝。

    后来,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他。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他的亲人、朋友献出了保存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七月初一,王含水陆并进,领五万兵到江宁南岸,逼近建康,京师人心惶惶。

    温峤率军移驻北岸,并烧毁朱雀桥,令王含不能渡过秦淮河攻击。

    王导向王含写信向王含劝降,但王含没有回复。

    七月初二,明帝司马绍亲率诸军出屯南皇堂。并在夜里招募壮士,派将军段秀和中军司马曹浑等率一千勇士夜间渡过秦淮河,趁叛军立足未稳,进行了突袭,取得了初步胜利。

    清晨,后续主力部队跟随先头部队在越城突然向王含大军发动攻击,大破王含军,并斩其前锋将领何康。

    此时的王敦,身在姑孰,一颗心却始终牵挂着建康的战事。

    士兵来报:“朝廷大军在越城击败王含元帅……”

    王敦闻听大怒。他对养子王应说:“我那都是战无不胜的士兵啊,怎么会吃败仗呢?咳!一个个都说是将军啊,元帅啊,听起来真他娘的好听,打起仗来,才知道真他娘的窝囊。还是我去吧,我要亲自领兵,再度拿下建康城!”

    他挣扎着要从床上坐起来,但因病重乏力却无法起身。只好哀叹一声。

    王应说:“一时失利而已,父亲不必担心。”

    王敦嘱咐王应说:“我看这次胜负难料。胜算太少。我的病越来越重。我死后,你们应该先设置文武百官,然后在处理丧事……”

    王应说:“父亲放心,你一定能够康复的。”

    士兵再次来报:“钱凤、邓岳率军攻打建康,与司马绍亲自率领的军队多次交战,我军无法对抗,节节失利……”

    王敦还没听完,就气得吐了一口鲜血,不一会儿便气绝身亡。享年五十九岁。

    王应冲外边喊了一声:“来人,把他的尸体装殓起来,准备发丧。”

    这时,谋士诸葛瑶对王应说:“不可。现在大将军归天,我们千万不可发丧,如果派出去的大军得知大将军去世的消息,那么他们一定不肯尽心出战。”

    王应疑惑地问道:“那么这具尸体应该怎么办呢?”

    诸葛瑶说:“不如就地掩埋。弄个草席,把尸首包裹起来,再埋在屋中。不但不能发丧,还要假装快乐,让士兵们尽管去攻建康,等到占领京师,然后再发丧不迟。”

    王应听从了这一建议:暂不公布王敦死讯,用席子包裹王敦尸身,外面涂蜡,埋在议事厅中,然后和诸葛瑶等人日夜纵酒淫乐。

    议事厅中,下面是老将军慢慢腐烂的尸首,上面是歌舞宴饮的不孝子侄和大不敬的部下。

    前任宗正虞潭在会稽自发组织义军讨伐王敦叛军。初九,沈充率万余人与王含等将领会合,在陵口修筑营垒。

    十六日,刘遐、苏峻等率精兵一万人到达京师。明帝连夜接见慰劳他们,赏赐鼓励将士。

    义兴人周蹇杀了王敦所任命的太守刘芳,平西将军祖约将王敦任命的淮南太守任台驱逐出寿春。

    二十四日,王含率军渡水来攻。护军将军应詹率领建威将军赵胤等率军迎战,未能取胜。王含军到达宣阳门。北中郎将刘遐、苏峻等从南塘横向截击,大破王含军。刘遐又在青溪击破沈充军队。

    王含一看大势已去,于是在二十五日,烧毁营垒连夜逃走。

    二十六日,明帝得胜回宫,宣布实行大赦,但是王敦的忠实走狗除外。明帝分别派遣诸将继续追剿王敦党羽残余势力,派庾亮跟苏峻率军追击沈充,温峤跟刘遐率军追击王含、钱凤。

    王应和父亲王含准备投靠王含的堂弟荆州刺史王舒和江州刺史王彬。

    王含对王应说:“大将军(王敦)平时和王彬的关系很一般,而你却想去投靠他?”

    王应说:“是的,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王彬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不趋炎附势,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了看见别人衰败、危急时,就一定会表示同情。王舒稳重守法,怎么能按意料之外的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