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淘宝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尾还加注一句明代徐渭的名联“好的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淘宝人生478

    这只笔筒在民国瓷器中是绝对的精品,个头足够大,甚至能够放得进小一些的轴子,太小了也放不下劝学篇那么多的字;工艺也足够精湛,瓷胎厚薄适中,腻似油脂,洁白如玉;釉『色』鲜亮明快,青花炫丽,骨白洁净。

    这些都是晚清时代一些青花瓷器的粗制滥造所不能比的,可以作为民国笔筒的精品标准器。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后边的那篇《荀子.劝学篇》和徐渭的名联,那可都是袁世凯的亲笔,张辰对各个时代名人的字迹都有研究,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不过张辰想来这只笔筒的价格不会低了,绝不会像当年那样那么便宜,毕竟品相是不能比的。可这就是清晚期之后大部分艺术品的市场趋势,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已经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供研究,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物件也都了解的比较多一些,想蒙人是很难的。

    张辰尝试着问了个价:“老板,你这只笔筒不错啊,什么价钱啊?”

    老板见张辰选中的是那支笔筒,笑了笑道:“小伙子眼力不错啊,一眼就看上了好东西。那可是民国的官窑,而且你看这个头,还有这品相,这么漂亮的可是不多见吧。我看你也是懂行的人,这可是正经好东西啊,在我这店里都排的上号的,要是喜欢的话就给你便宜点,两万块你拿走吧。”

    张辰回忆了一下。五年前这货好像就是这么和自己说的,还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啊,多少年来连口头禅都不换一下,估计也尽是指望着蒙外行混的。

    于是自己也模仿起了五年前的对话场景。开始要想办法蒙这位了,撇了撇嘴道:“有那么好吗?说破天去也不过是一件民国货,哪值得了那么多钱。你说这是民国官窑,又说保存的好,可再好也是民国的啊。我前两天在晋宝斋看了一只咸丰年的青花,比这个漂亮多了,也不过才两万多而已。

    民国官窑也就是产了那么一点,而且大部分还都出口了。那些才是正经好东西,都是红款识的,你这个是蓝的,能好到哪里去。再说了。民国官窑都是在景德镇的,而李朝历代景德镇的胎都要有些发青『色』,可这个是骨白的,这明显不是景德镇的样子啊。我也就是看着这件的品相还算行,个头也够大。摆在书房里也能算是个摆设,准备拿回去摆着玩的。最多三千块,就当买了它的个头了,再贵我可就不要了。你可别把我当棒槌。”

    张辰这一通胡说啊,景德镇的瓷胎发青『色』是有这么回事。但那都是老年间的事了,到了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转白。只是这个过程比较缓慢而已,否则现在景德镇又哪来的那么多白骨瓷呢。

    可这句很带有专业『色』彩的话,却实实在在把这位老板给唬住了,赶紧又跑到外边去,把刚刚下棋的那几位给叫进来一起商议。

    这几个人也不是专搞瓷器专项的,说了几句也没谁能说到点上,也没谁能拿出反驳张辰的证据来。这就让店老板左右为难了,论说他是想做成这笔买卖的,他在古玩行干了有些年头了,自从搬到文化宫这边来才真正有了点起『色』,但还是一个小买卖。

    现在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交易把名气闯出去,资金回笼也需要快一些,这就必须要保证薄利多销或者物件有保证了。但是很显然,他手里的物件还谈不上保证,连清早期的都见不到,这买卖的好坏就可想而知了。

    张辰对这只笔筒也仅仅是欣赏,还没有到必须拿下的地步,那样说也是一个行内人的自然习惯。但凡讨价还价肯定是这套,就看谁能唬住谁了,被唬那个的解决自然就是失败,但是行内的人都会留些余地,多少能让卖方赚一点,不至于白干。

    现在见这几位还要为了这么一只笔筒商量这么久,到底还是不是搞古玩的啊。这么明显的东西看不出来也就算了,左右不过就是个民国货,需要这么谨慎吗,难怪永远停在这个层面呢。

    张辰是在是不想再看下去了,转身就要离开。这个发自本心的举动极为自然,倒是正好把这卖家给唬住了,差点就能完全相信张辰的话。

    赶紧喊住张辰,道:“小伙子,别急着走啊,这价钱咱们好商量的。只是你说这不是民国官窑,你的道理我们也都觉得对,可我这儿还是有点想不通,不是官窑怎么可能少出这么漂亮的东西呢。”

    正要走的张辰被他这么一叫,就在转身的过程中,看到一进门的墙角处还有一个画筒,里边『插』着不少的大轴。张辰看着这些轴子,就想起了上次捡这老板漏的时候,那间绝世珍宝就是在角落里的,暗骂自己为什么没看到这里的画筒。

    干满释放意念力去包裹那只画筒和里边的几幅轴子,画筒毫无意外是近两年的东西,底下还有某某市郊区某厂款识呢。里边的轴子也差不多都是普通货『色』,唯独有一幅是表面有四层蓝『色』光芒的,张辰的小心肝一阵狂跳,不会又要让我捡大漏吧。

    从表面四层蓝『色』的光芒来看,这幅轴子应该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徽宗和高宗时期的,那可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啊,不知道会是什么人的作品呢。继续用意念力穿透装裱了的画纸,这幅宽度超过五十公分的大轴上只有四行字,确切地说是两行大字和两行小字,而这两行大字却是最关键的。

    张辰“看”到上边的两行字后,又认真地看了第三行和第四行字,之后就可以完全确定这是什么人的作品了。

    两行小字分别是:“宣和五年八月于万岁山,天”。和“飘忽瘦劲,而不失其肉;隐约之锋,富傲骨之气;断金割玉间别有一番韵味。宾之”。

    两行大字在古代的书法作品中可以说是很大了,在近四十公分的距离中只有两行字。高低一米还多的空间也只是五个字:“圣法安何在,自有静中来”。

    从正文的十个字来看,张辰已经可以确定是宋徽宗的真迹了,再加上那个象征“天下一人”的,一和大分得很开的天字落款,已经可以确定是宋徽宗的瘦金体真迹无疑了。而后边还有李东阳亲笔的题跋和泠印,以及一些其他历史名人的印鉴,就更是确认无误了。

    宋徽宗自创瘦金体。开创了华夏书法的一大流派,这种书法的形式更是因为其艺术皇帝的身份,被后世的书法家们广为赞扬。宋徽宗的真迹,不管在任何一个时期。即使在金、元等朝代,都是身价不菲的艺术珍品。

    只是张辰很搞不明白,宋徽宗的亲笔真迹怎么就跑到这角落里了,而且是和其它的地摊货混在了一起,就像上次的王维真迹那样。张辰真的很想问着老板一句。看他是不是和这些东西有仇,为什么要这么弃之如敝屣呢。

    当然也就是这么想想,振文出来可就等于是司机把自己的路给断了,作为古玩行最资深的年轻人之一。他绝对不会也不可能这么干。

    张辰转过身来看着这个很奇怪的老板,缓缓道:“你这观念落后的太厉害了。不是官窑就不能烧出精品吗?后世的就一定要比之前烧得好吗?官窑的就必须要比民窑烧的好吗?你见过柴窑没有,比不比大雅斋烧的好?你见过龙泉窑的精品没有。比不比景德镇的青瓷烧的好?你去京城看过唐韵自己烧的仿柴窑没有,比不比之前的拿下宝石釉烧的好?你这都是什么观念和逻辑,难怪你这么多年才从地摊开成小店,你这目光简直是太短浅了。”

    趁着这几个家伙被自己一大堆的问句唬住,张辰放在把搁几上的笔筒拿起来,指着上面的纹饰,道:“你们看看这种纹饰,完全没有民国那种推翻了封建王朝欣欣向荣的感觉,看看这上面是谁,这是晋平公,和民国新气象有什么关系吗,民国是立宪制的国家,怎么可能把封建社会的君主拿出来做榜样呢,真是岂有此理。”

    几个家伙被张辰一顿说,立即觉得自己已经是茅塞顿开了,满脸是自己还不如一个年轻人的惭愧神『色』。

    宁琳琅却是在心里都快笑翻了,看着师兄刚才那幅咄咄『逼』人的样子和气势,不就是一只笔筒吗,至不至于这么说啊。洪宪是袁世凯称帝的年号,皇帝要用的瓷器,当然是要选择和帝王将相有关的纹饰了,这几个人却被师兄唬住了,完全想不到这上面来。

    最后还是那位店主先缓下来了,笑着道:“你这小后生倒是有点眼力,能耐也不小啊。这样吧。你再加两千,让我也少赚一点,你说咋样?”

    都这个程度了,张辰自然是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举起手掌把拇指缩回来,道:“最多四千,我就当买回去玩了,再高一分钱我都不要,你这又不是什么正经好东西,不值那么多钱,就四千也算是不少了。”

    卖家实在是扛不住了,少赚也是赚啊,资金流动和回笼是正经事。也就点头答应下来:“行,就四千吧,看你小兄弟也是个痛快人,就当交个朋友了。”

    张辰这还没完呢,肉了一下鼻子,道:“买你这东西我今天算是亏了,怎么样老板,多少得给搭上一件吧,也让我心里落个平衡是不是。”

    卖家心说这小子也真够难缠的,不过为了买卖还是笑了笑,道:“这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能价钱太高了,要不我这就得赔钱。你看这样行不行,我给你搭一对儿六棱核桃,那可是好东西啊,怎么样?”

    张辰早就有中意的对象了,还要他什么六棱核桃干嘛,挥着角落里的画筒道:“老板,上次我就是买了你一只笔筒,然后你搭给了我一卷破轴子,这会也还是搭一卷轴子吧。我也不要你这墙上的好的,我看你那拐角画筒里的也都是些破玩意儿,我就随便拿一件,以后我但凡买你的东西就大上一卷破轴子,我看看我最后到底能攒下多少你这里的破轴子,行吗?”

    卖家店主自然之道那只画筒里的都是什么,当下也就同意了,道:“那你随便挑,不行就那两幅,慢慢攒吧,呵呵。”

    张辰再次差点晕掉,就连着搭头都送的和当年一模一样啊,这货还真是没长进。

    张辰看似随意地从画筒里把那幅宋徽宗的真迹轴子拿出来,稍微展开一点看了看,就合起来夹在腋下,也是如当年那样的动作。接着点了四千给那店主,拿起已经包好的笔筒,和店主打声招呼,带着宁琳琅扬长而去。

    张辰边走还边想,别人做买卖都是要回头客来送钱,这位却是最有意思的,是等着同一个客人上门来捡漏,而且都是超级大漏,简直就是送宝童子嘛。自己在这个店主手里买下两只笔筒,捡漏了两幅顶级大家的书画作品,这也算是梅开二度了吧。

    在市场里张辰还真不好意思打开那幅轴子和宁琳琅好好看一看,出门之后就拉着宁琳琅的手快步向楼下走。

    宁琳琅根据张辰的表现也猜到了,师兄只有在捡了大漏的时候才会这样,那只笔筒肯定是民国的无疑,不可能算是捡了大漏,问题肯定就在那轴子上了。

    而且师兄刚才只是打开一点点看了一下,就已经确定要拿这幅了,肯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东西。难倒师兄真的有那么好的运气,连续两次在同一个人手里,用同样的手法捡到大漏吗,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当即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张辰想市场外走去,一直到了不远处的另一个停车场,两个人上了车之后。张辰才笑眯眯地代开那幅不是很起眼的轴子,随着轴子一点点地展开,里边硕大的瘦金体字迹展现出来。

    宁琳琅简直是要惊呆了,师兄到底是怎么样的妖孽运气,才能够做到这样啊。

    忍不住叹道:“宋徽宗的瘦金体真迹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大多数都是方寸小字,我只是见过《秾芳诗》那一幅大字,没想到居然还有比那个更大的字,这已经足可以改变历史上对宋徽宗瘦金体字不过拳的定论。

    师兄,你简直就是太神奇了,我现在终于可以确定,你的确是天下第一的捡漏大王,能够成为捡漏流开派祖师的古往今来也只能是非你莫属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aoye/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