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宦海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试探性地打击李实后丁晋的行事更加谨慎好在他的工作地点主要在古陶驿三五日才回县署参加一次“政府会议”开会时话语也不多除了本职工作外其他事情很少言尤其是涉及到“争权夺利”的一些临时性工作摊派比如下乡催缴田赋审理流动户口、整顿市集商铺等总是谦逊地主动让给其他人不仅让李实很难有抓握他把柄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包括县丞王谦、法曹郑元伯户曹刘公才等人的好感。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平遥县署的众官僚平日看似一团和气其实相互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矛盾丁晋隐隐看出来这是县令李翱“有意“造成的局面通过权责的巧妙分配制衡让众人既“心甘情愿”地团结在他的领导下彼此间又无法抱成团结成利益小圈子。

    丁晋对李翱很佩服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学习的人虽然接触时间还不算长但从此人身上已经学到很多同时李翱的种种作为既让他折服又有些越来越看不透此人的感觉。

    故意分化属下便于控制也许不清楚的外人会认为李翱热衷权利善用权术但是他又是个“无事情”官大小政事包括很多油水丰厚权责深重的几乎都委托给了下属自己当个悠闲的“荣誉长官”每日无所事事;再者按着此人的心计、手腕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当了二十多年的县令一直得不到升迁是他不欲为还是另有苦衷?

    疑虑重重下丁晋觉得对这个人自己远还没有参透于是既不敢冒然显示亲近又不疏远冷淡静观其行事作为像对待李实一样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出手。

    驿站的工作继续在枯燥无聊中进行着南来北往的“贵客”在这处驿站临时停脚、休息吃宴欢酒送别丁晋总是保持着温和谦逊的笑容不管面对的是“卑贱”的役差还是尊贵的朝廷大员他的温文尔雅谈吐开阔给这些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日古陶驿接待了一位“正八品下”的朝廷命官但是此人却不能以普通小官吏的身份对待他是朝廷派遣下来“督察”地方的监察御史身负纠察百官之责身份当然要尊贵得多。

    丁晋等人不敢怠慢马上安排他进了驿舍唯一的一间上厅歇息然后谨备菜宴水酒好生招待着御史大人。

    这位御史名叫李稹要说这全天下姓李的吧在百家姓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的“人多势众”了。考究族谱大约都来自“陇西二李”两大世族不过因为“上位者”的某些忌讳除了那些前唐王室子弟无法更换身份外李姓人物都自称自己是赵郡李氏而并非那个开创大唐盛世的“李族”但让丁晋惊异的是这个李稹却毫不在乎且甚至有些骄傲地称自己为前唐宗室子弟。

    武周当权百年虽然出于收拢人心的考虑并没有对唐王室后裔太过苛刻但朝廷官员的选用提拔肯定有此方面的避讳而李稹身在仕途却毫不顾忌此人骄傲可见一斑。

    只有年轻人才会拥有无所顾忌的骄傲李稹确实很年轻此人少年时便高中进士接着历任尚书省吏、工兵三部令史后迁为兵部从七品都事几个月前又被加为“监察御史”衔(同品级的官员监察御史身份、权利要高得多)领皇命督察“振威军”十三个折冲府正是仕途得意年少轻狂之时于是先前丁晋陪其喝酒时便傲慢得很眼睛都几乎翻到了额头上。

    及至后来闲聊时听得这不起眼的九品主簿竟然是宰相窦刚的堂弟“礼部侍郎”窦昭大人嘉许的门生又和“开国郡公”韩家的长公子韩泰引为知交于是冷冰冰的脸上马上多了几分热情亲热地和丁晋结交起来由此可看出李稹这个人并不是一味的愚蠢骄傲在骄傲的外表下更藏着“圆滑”的心思。

    且不提聊得开心的丁、李两人把酒言欢再说这古陶驿中接待贵客居住的几间厅房是按照规模和装饰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档次的然后再按照档次不同以接待不同品阶的公务人员。

    李稹是监察御史按照规矩享有了唯一的一间上厅没想到这一日很巧在夜里李稹已经回房休息后一队宦官也来到古陶驿下榻为者是奉命出使的“内给事”龙世恩。龙太监一进来当然要到上厅去住。

    值班的站吏只好报说:上厅已有人了。御史与“中使”(负责出使的太监)都是经常在驿站中落脚的官员朝廷对此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御史”到馆驿已于上厅住下有“中使”后到则就别厅:而如有“中使”先到上厅“御史”后来亦就别厅休息也就是“先到先得”的原则。值班的小吏心想虽然内给事大人官品要比监察御史大人高好几级但有这个旧例在倒也好安排。

    没想到龙世恩却不答应一听不过是个监察御史李稹更是傲气:“叫他换到别处去上厅本使要住。”

    要说这个龙太监本性就是盛气凌人之辈不过以前在念宗皇帝的铁腕下他并不敢有所放肆现在先帝死了小皇帝继位“主少臣威”权利不可避免地要落在几位顾命大臣手上在有心人的唆使下头长见识短的皇太后终于想起了“最可靠的还是身边人”这句老话于是轮到太监们得意的机会终于来临了这不龙太监便是受了“谕旨”出使刚刚归化天朝的番族颁授赏赐途经沿途州县皆须以三品大员的仪式迎接之。

    有着这份依仗龙世恩格外猖狂站吏一看不是路不敢违抗只得前去请李稹移驾。不过这人还算机灵暗地派人通知正巡视仓库的丁晋和杨守赶来。

    李稹这时已更衣毕正欲就寝一听这话火冒三丈一个太监阉人竟要本官相让传出去恐怕被人笑死于是隔着房门对站吏训道:“本官先到断无让厅之理让那龙中使另觅地方休息。”

    站吏无奈回报龙世恩龙太监大怒对手下人道:“跟我进去今天倒要看看什么人敢如此托大!”

    他因是出使外族朝廷特派了数十名精干的侍卫陪护端的是人强马壮众人齐一声喊随着龙世恩就往里走。

    龙世恩手提马鞭走到门口一脚踢开户门指着李稹破口大骂同时甩手就是一鞭正中目瞪口呆的李稹面颊。

    李稹哪料得对方竟敢如此无礼吓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拔腿就往后厅跑。龙世恩犹自不肯放追上去用鞭子乱挥。

    李稹的马早已被龙世恩的人牵走两个侍从也被龙太监的人绑了起来无法救援李稹是进退不得只好在驿站中四处避让。龙世恩打得兴起又故意大声吆喝要呼令手下人去找弓箭只吓得李稹魂飞魄散差点尿了裤子。

    急急赶回的丁晋来到时便看到这幅滑稽胡闹的场面:一个素来被官员们看不起的“阉人”竟大胆地鞭打朝廷御史说句实话他心中隐感怒在丁晋这类正统出身的文官心中对太监向来是鄙视不屑的即便这些人是陪侍在君主身边的亲信心腹文官们也从来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丁晋还是强忍住了怒意今时不同往日他虽然在远离中枢的偏僻州县任职小吏可一种犹如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力让他隐约觉察出了生在朝廷中的“暗波涌动”。

    这种波动正通过种种“蛛丝马迹”越来越明显强烈地表现出来比如朝廷派往各地的御史、督察钦差访问使等官员的数量在短短一月中激增而同时一向深处大内皇宫的黄衣宦官们也以种种明目担任“中使”驰往各处。

    这种种反常的现象只有深处交通驿道的丁晋等类官员才能模糊觉察到而其中绝大部分人或许最终也无法由此联想到什么东西这就是各人政治天赋的不同。

    存着这份顾虑丁晋采取了温和的办法化解龙世恩和李稹两人的争执。同样的一句话在两个人嘴里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可能大不相同丁晋先是又说好话又拍马屁安抚住了盛怒的龙太监好酒好菜伺候上随从众人;然后又私下和李稹“谈判”用一种完全为着对方着想的语气和诚恳态度打动了原本就已经“胆战心惊”的李御史让他心悦诚服地听从了自己的劝告大丈夫能屈能伸暂且不和对方计较心甘情愿地让出了上厅。

    龙世恩见刚才还“鸭子嘴硬”的李稹干脆地让出了房子不仅对眼前这个会办事的小驿官多了几分注意出言让其相陪喝酒。

    宴席上丁晋言谈得体举止温文劝酒的诙谐辞令更是拿捏的恰当好处和一路上见过的那些或粗鲁或愚钝或木纳的驿官实在不可同日而语“龙内给事”很是喜欢平日不善饮酒也不免多喝了几杯。

    不过让龙世恩暗呼可惜的是这个年轻人恭敬但不失自信的态度固然让他欣喜但又些遗憾丁晋的从容气度他只在朝堂几位大佬身上见过而这样风骨的人肯定不可能像那些“趋炎附势”的软骨头好收服而他只能在古陶驿停留一夜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丁晋身上只好打消了出言试探收纳的念头。

    龙世恩的这番心思也暴露出来他此次“出使”的真实目的如丁晋所预感的那般此时的大周中枢确实出现了异常危险的政治漩涡而在暗流涌动的漩涡中一场惊天动地的惨烈争斗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爆而罪魁祸说起来却是个老熟人—“尚书左仆射”高爽。

    造成这次政治漩涡的内部原因就是上次的“丧礼”之争一场意气之争致使“表面和睦”的顾命七大臣之间产生了深刻的裂缝而这便给了有心之人以可趁之机。

    话说先帝驾崩幼帝继位不过十岁这便造成了一个矛盾:如要保持皇位避免有心人窥视神器不可避免要倚重七位顾命大臣;而要依靠他们主持国家大事时间一长君主权利也必然会旁落如要收回便很困难这无关这七人忠不忠诚愿不愿意的因素而是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绝不会允许他们如此行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