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儿科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压缩状态),约80%的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液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供应腹腔器官及下肢,最终经脐动脉回至胎盘,换取营养及氧气。因此,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左心室、右心室均经主动脉向全身供血,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量远远较下半身为高。

    (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1.肺血管阻力下降 出生后脐带结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环阻力下降。出生后24小时肺血管阻力约为体循环阻力的一半,出生后6周达成人水平。

    2.卵圆孔关闭 随着肺血管阻力下降,从右心室经肺动脉流入肺脏的血液增多,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因而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5~7月形成解剖上的闭合。

    3.动脉导管关闭 生后肺循环的建立,使体循环血氧分压增高,促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同时,由于脐带结扎,体循环阻力增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逐渐减少;加之,出生后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前列腺素水平下降,致使80%足月儿的动脉导管在生后24小时内发生功能性关闭。之后动脉导管腔内血栓形成、内皮增生、纤维化,成为动脉韧带,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的婴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4.静脉导管闭合 脐带结扎后,脐血管被阻断,6~8周后静脉导管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三、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心脏 儿童心脏的位置随年龄改变,2岁以下婴幼儿的心脏多呈横位;以后随着儿童站立行走、肺和胸廓的发育、横膈的下降等,逐渐转为斜位。儿童心腔的容积在初生时为20~22ml,1岁、2岁半和7岁时分别增至出生时的2倍、3倍和5倍,青春期开始时增至140ml,18~20岁时达240~250ml。婴幼儿的心脏为球形,18~20岁时心脏从球形变成椭圆形。

    2.大血管 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很少,弹力不足,以后弹力纤维逐渐增多,血管增厚,12岁时大血管的发育成熟程度与成人相近。婴儿期毛细血管粗大,肺、肾、肠和皮肤的微血管口径较成人粗大,对上述器官的新陈代谢起到良好的作用。婴幼儿动脉相对地较成人为粗,动脉内径与静脉内径几乎相等(成人静脉内径为动脉内径的2倍)。10岁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

    (二)生理特点

    1.心率 年龄愈小,新陈代谢愈旺盛,组织细胞需要的血液供应愈多,而年龄愈小,心脏每次搏出量愈少,只有通过增加心脏搏动次数来补偿。加之,出生时心脏的迷走神经发育尚不完善、交感神经占优势,5岁时心脏神经调节开始具有成人的特征,10岁时完全成熟。因此,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时为100~120次/分、4~7岁时为80~100次/分、8~14岁时为70~90次/分。

    2.心排血量 胎儿期每分钟心排血量约为500ml/kg,其中右心室约为170ml/kg;新生儿左心室、右心室每分钟心排血量约为400ml/kg,左心排血量明显增高;出生后3个月内心排血量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每分钟约为100ml/kg。婴儿每分钟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的原因主要与婴儿每千克体重耗氧量较高有关。

    3.血压

    (1)动脉血压 婴儿由于心排血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动脉壁柔软,动脉血压较低;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增高。临床上为了方便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收缩压=mmhg,此值的2/3为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为低血压。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mmhg。

    (2)静脉血压 儿童年龄越小静脉血压越低,学龄前儿童颈静脉压约为40mmh2o,学龄儿童颈静脉压约为60mmh2o。静脉血压的高低主要与血管功能、心排血量、循环血量、右心室压力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受儿童体位、活动、哭闹等因素的影响。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