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玉盘珍馐值万钱——宫廷饮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种菜共采用了烤、炸、炖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道左右,其吃法之讲究令后人惊讶。

    “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瞭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这是唐玄宗送给他的后妃丽人们吃的御厨“八珍”,那这“八珍”是何物呢?俞安期《唐类函》说:“按《礼》所谓八珍者,其品则牛、羊、麋、鹿、麕、豕、狗,皆所以养老者也。后世则侈云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迤北八珍:醍醐、塵吭、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云浆、玄玉浆。”可见,唐代皇室“八珍”的用料比周代王室“八珍”要高级多了。

    清代皇室菜肴中也出现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清代宫廷御膳中的“八珍”除沿用前代的山珍外,另加了一些海味,如燕窝、海参之类。现今一物兼有八味的食品也称“八珍”,如“八珍糕”、“八珍面”,都是集八味一体者,是“八珍”的新发展。

    “八珍”的名称,历经三千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内容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其名称却历代相沿,这反映了周代王室的“八珍”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有不可抹灭的地位。

    除“八珍”外,周王还特别喜食“范”和“蜩”,即蜂蛹和蝉。宋人朱熹对此解释说:“范,蜂;蜩,蝉,皆人君燕食所加庶馐也。”

    东周时期,地方经济有很大发展,各诸侯国的烹饪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的菜肴精美多样,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名菜。如太湖边上的叉烧鱼,就是闻名天下的,深受吴王喜爱。《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记载,公子光(阖闾)想夺吴王僚的王位,知道吴王僚特别喜欢吃叉烧鱼,伍子胥给他献计,找了一个刺客,到太湖学做叉烧鱼,乘吴王僚吃鱼时,杀了他。这种叉烧鱼,是刺客专诸学了三个月才完成的。可见名菜的烹制,是有一套特殊技术的。

    楚国王室的饮食,最能反映当时的烹饪水平,《楚辞》对楚国王室的饮食结构及菜肴品种作了详尽的记载。例如《楚辞·招魂》中说: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左)月(右)隽}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左)饣(右)长}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这段文字,译成白话诗是:

    家族聚居在一堂,饭菜吃法真多样。

    大米小米和麦类,里面还要掺黄粱。

    有苦有咸又有酸,辣的甜的都奉上。

    肥牛宰了抽蹄筋,烧得烂熟喷喷香。

    调些酸醋和苦汁,摆上吴味风格汤。

    红烧甲鱼烤羊羔,拌上清甜的蔗糖。

    酸味天鹅炒野鸭,又煎大雁与肥鹂。

    酱汁卤鸡闷海龟,味道虽浓口清爽。

    油炸蜜饼和甜糕,浇上一层麦芽糖。

    名酒甜酒数不尽,你斟我酌注满觞。

    沥去酒糟再冰镇,醇酒清心又凉爽。

    华筵已经摆列好,杯杯美酒如琼浆。

    在《楚辞·大招》中还写道:

    五谷六仞,设菰粱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徕,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莼只。

    吴酸蒿萎,不沾薄只。

    魂兮归徕,恣所择只。

    炙胡蒸凫,煔鹑敶只。

    煎鰿{(左)月(右)隺}雀,遽爽存只。

    魂兮归徕,丽以先只。

    四酚并熟,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歠役只。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以上文字,可以说是一份既有价值又有趣味的楚国王室食谱。在上面的这些佳肴里,肉食就达三十多种,除常见的六畜外,还有鳖、蠵(大龟)、鲤、鰿、凫(野鸭)、豺、鹤鹑、鹄(天鹅)、鸿(大雁)、鸧(黄鹂)等等。在烹饪上,楚王御厨继承了西周以来烹饪的特点,讲究用料选择和刀工火候。在做法上更富有变化,如“腼鳖炮羔”的做法就与“八珍”中“炮豚”相似。在调味上,楚人更为考究,“大苦咸酸,辛甘行些”,即是说在烹调过程中把五味都适当地用上,《楚辞》在对膳、羞、饮的叙述中都涉及了五味调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人对五味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显示了楚国王室厨师的技艺非同一般。

    饮料

    商周王室中的饮料,主要是指汤、水、酒,酒已有专章论述,此不赘。

    汤古代称为羹,羹是汤的古音。不过古代的羹一般来说比现在的汤更浓一些。羹字从羔从美,羔是小羊,美是大羊,可知最初的羹主要是用肉做的,所以,《尔雅》中有“肉谓之羹”的说法。后世才有以蔬菜为羹,于是羹便成为普通汤菜的通称,不专指肉煮的了。

    最初的羹,称之为太羹,即太古的羹,它是一种不加五味的肉汁,这也是羹的最原始做法。后来随着烹饪技术的进步,制羹的技术才逐渐复杂起来,大约从商代起,五味就已放入羹中。商周时,王室中羹的名目很多,几乎所有可以入口的动物肉都可以作羹,其名称随着肉的品种不同而各异,如羊羹、豕羹、犬羹、兔羹、雉羹、鳖羹、鱼羹、脯羹等,这些羹除用肉外,还要加上一些经过碾碎的谷物,这是古代羹的传说作法。

    据说,殷商时,伊尹用玉鼎为汤王烹制了一种羹,叫做鹄羹。鹄即天鹅,鹄羹就是用天鹅肉制作的羹。天鹅历来为皇室贡品,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天鹅很难捕到。鹄羹之制法是先用旺火煮出浓汁,再加上各种调味品,其味醇鲜适口。

    商周王室成员在夏天进食时,还喜好喝一些冷饮,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朝廷中设有专为王室取冰的官员,称为“凌人”。每到隆冬,“凌人”负责凿冰,并把它存放于“凌阴”(冰库)之中。《诗经·七月》中就有这样的描绘: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藏在“凌阴”中的冰,到天热时,作冰镇佳肴美酒之用。

    当时有一种青铜器,称为“鉴”,形似大盆,便是用来盛冰,以冷冻膳羞和酒浆,后人称为“冰鉴”,这在楚墓中出土较多,这是因为楚国地处南方,气候炎热的缘故。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战国初期曾国曾侯乙的墓葬,里面就有一对相当大的冰鉴。两具各半米多高的铜方鉴内,又各套有一个盛饮料用的铜方壶,并又各附一把用以提舀饮料的长柄提勺。用这样的冰鉴来冰镇专供夏季饮用的春酒,那自然是再清凉不过了。曾国是楚国旁的一个几乎不见经传的小国。该墓出土的编钟,早已震惊世界;而其出土的近百件青铜饮食器具,亦显示出它的烹饪技艺已达到了十分令人惊奇的水平。这个受楚国影响的小国在战国初年尚能如此,那么强大的楚国在战国末期的王室烹饪水平也就可以想象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